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點歌時間:In Your Eyes (1986)

Unknown
一個偶爾的機會聽到這首歌由(豬頭不認識)的歌手Sara Bareilles演唱。
In Your Eyes - Stripped - Sara Bareilles
上YouTube找了原唱者Peter Gabriel
(豬頭竟然在這個不堪入目的部落格從沒介紹過他??)



Peter Gabriel大概可以排在豬頭名單裡的前三名歌手吧!(嘟爛嘟爛都還排不上呢~)
那個年代正好烤不上大學準備當兵。大概聽什麼歌都很有感覺吧!
送給各位聽聽囉!
cut

坐公車去晃一下

當電腦裡的PDF檔案已經多到需要用GB來計算的時候,電子書似乎成了必要工具。
前一陣子豬頭因為有折扣的關係,定了一台網路上號稱「物超所值」Nook Color回來玩。
$250美金的1024x600解析度的七吋電子書,確實是很不錯的價位。
最主要是Android平板的PDF檔案現在也支援註記(annotation)了。
豬頭其實還蠻喜歡這一台機器的。
小銀幕但是因為解析度的關係可以看的蠻清楚的。
躺在床上讀PDF的書籍時,手也比較不會酸。
但是因為這台機器組裝羞誇怪怪,背後摸起來老會click響。
有點彆扭。想想,還是退了它吧!
於是豬頭趁著週六的上午就坐公車去一趟Barnes and Boble書店。



就醬。然後坐公車回研究室。下午有場研討會想去聽聽。(請點)
cut

(一月初,帶小朋友去Barnes and Noble書店逛逛時,才發現關門大吉了。)
這幾年實體書店都被Amazon.com打得喘不過氣來。
這個月,美國另一家Borders書店正式宣布破產。
(十年前Borders的股價還在46美元,上個月剩4塊錢。)
我也看衰Barnes and Noble。至少在網路上買書的經驗實在是差到吐血。
Amazon.com雖然處處令人滿意,但是一想到市場獨大,還是有種擔心感。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二局上一好一壞


人生是這樣子:一個串聯使得兩個結果一起發生時,變成了一好一壞的兩件消息。
那麼你會先想聽好消息呢?還是壞消息?

以前我的美國學生一致覺得她們會先想聽壞消息,
「因為聽完壞消息之後,任何消息都好消息。」她們這樣說。

豬頭倒是會先聽好消息。
「因為先聽完壞消息之後,任何好消息都再也好不起來了。」

所以今天的好消息是,下雨了。這表示氣溫回暖(不再下雪)
壞消息是因此我不小心踩在冰面上,滑了一大跤。
起來照例,先看看後頭有沒有人在偷笑。
好在今天出門粉晚(昨天改報告到凌晨四點才睡呢~~)路上行人不多。

摔跤的骨頭通常要30分鐘之後才會開始痛。
好在我那件15年前粉貴粉貴的TNF Gore-tex外套沒有因此磨破一個洞。
皮膚會癒合,外套可不會。(這該慶幸嗎?)

豬頭也搞不懂怎麼會摔在這地方咧?
cut
下回Hilly Geertz再問我一次:「你們出田野,難道都沒有受過傷嗎?」
我會說:「有!」(你丟不丟臉呀你!)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點歌時間—Emiliana Torrini's Sunny Road


覺得這首歌應該很適合一直下雨的天氣。。。祝各位都有個浪漫舒適的陽光週末囉!
cut
花蓮一直下雨嗎?。。。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Tom Everhart

screenshot_01
很多年前在Vegas的威尼斯人飯店裡,經過一家藝廊,看見這位藝術家的作品,豬頭便非常喜歡而且久久都還記得。這次再度經過時,很高興他的畫作還在那藝廊裡(是賣不出去嗎?)。這次豬頭有把他的名字給拍下來。終於可以上網找找他的資料(好像也不是很厲害)。

我喜歡他畫的這一系列史奴比的畫作(Peanuts後來有終生授權給他),或許是因為癌症開刀之後的領悟,他的畫作裡讓史奴比變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厚度(這種厚度稍稍掩飾了畫作的平面感),並且用色大膽卻複雜。在點綴式的繽紛感中,時常帶來一種憂傷的氛圍,讓我們覺得好像準備一個悲傷故事的開始。
cut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MIT

今天去一趟MIT的一個研討會。因為從豬頭家作地鐵只要兩站(卻要兩塊錢),
所以豬頭當然就乾脆走路去校園。(在台北應該二話不說就攔計程車了吧!)
是滴!走了30分鐘,到校園時已經熱到連頭帽都摘下來了。



有個藝術創作「冰牆」。


MIT和哈囉大學都在河的這一邊;另一邊是BU和芬威球場

河面結冰。

這個研討會最主要是舉辦的MIT教授是Ian Condry(作日本Hip Hop Music)
他今天報告初音ミク。有志一同耶!

這是教室走廊。我蠻喜歡MIT的。
cut
這是今天的研討會訊息。
CULTURAL ACTION: FRONTIER OR ARCHIPELAGOS?
Panel Discussion:
"Avant-Garde Ethnography"
TOSHIYA UENO (Wako University)
"Clowning Around with SoundCloud"
WAYNE MARSHALL (MIT)
"Virtual Idols, Social Media, and Digital Japan"
IAN CONDRY (MIT) 
MIT Cool Japan Research Project presentation.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鄉巴佬進城去之「你也未免吃太好了吧!」篇

今天有機會去了一趟市中心。豬頭馬上跟各位報告一下心得。


大都市真的長得不一樣。


進餐廳了。豬頭的考古學學弟推薦了這一家餐廳。

這樣知道為什麼來吃這一家了吧!

四隻龍蝦的陣勢很嚇人。吃到最後一口時,覺得身體的血液濃度好像飆高了。
(豬頭五年內應該不會再這樣吃龍蝦了吧!)

吃飽之後就到市中心走去。

Old City Hall

這大概是觀光客必到的景點。

Quincy Market的外圍。

啥?~~建築物一棟。
 
Samuel Adams(就是啤酒那位)應該有簽獨立宣言吧!?
 
Paul Revere革命戰爭的Boston領袖
(這星期豬頭的阿呆兒子正好寫這號人物的Book Report);龍蝦龍蝦龍蝦。
IMG_2498
考古學家真的很不一樣,吃飽飯後習慣來墓園逛逛。
(因為墓碑和墓誌銘上頭會有當時殖民風格的線索)報告完畢!
cut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碩博士人口

Untitled
cut
陣容愈來愈龐大,力量卻愈來愈小。

恩!這可以掛在我的書桌前!



畫家劉溢畫的圖<北京2008>
cut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1980年代的自由主義聯合聲明


Geertz-1 
今天傍晚讀了Geertz這本新書(2010),Fred Inglis寫了一篇文章作為開場。在這之前,Inglis先前2000年出版了一本關於Geertz的書籍,當時書一出版時,豬頭站在普林斯頓的大學書店的書架前,花了一個多小時把它翻完,覺得作者根本不懂還裝懂(後來回台灣發現很多人都是,也包括自己),連買都沒買就「謝謝!再聯絡!」地放回書架上。所以後來豬頭上課時從不用這本教材。昨天重看這本2010年的著作(還是買了一本二手版本),發現自己是真的太狂妄了點,書裡頭還是有些收穫。(「比方說什麼呢?」「嗯!讓我想想。。。」——有啦!我覺得他寫維特根斯坦那一部份的觀點讓我有種收穫的愉悅感。)

回到2010年的這篇導讀,一開始從1988年10月26日紐約時報的一篇滿版廣告談起(這確實是豬頭喜歡的開場方式)。這是有關63名當時優秀的知識份子聯名反對雷根政府對於自由主義的誤用,其中包括Geertz。所以剛剛上網把這資料查了一下,覺得很感動。乾脆就自己把這聯合聲明翻譯如下。用自由主義來形容Geertz確實是貼切的,包括個人的信念也包括在詮釋人類學上的理論建構。這一塊正好不是豬頭的年代:雷根執政的八年正好涵蓋了豬頭高中到當兵退伍期間,一個心浮氣躁、成天性焦慮的小毛頭,懂什麼自由主義?我很羨慕、甚至尊崇那個時代去美國念書的人類學家。他們正好目睹並經歷了美國人類學界的氛圍轉變。

80年代給予詮釋人類學轉折的刺激,某種程度是一種勇氣。豬頭在這一波閱讀當中,慢慢地發現了早期還受Parsons語彙影響的Geertz到晚期Geertz的全面性人類學關懷上的不同,可以(並且一定要)的話,應該從1984年「反反相對主義」視為信念的釋放點。

2010年新書(才正在看,還沒看完)仍是橫跨許多年代的合輯,對於這樣的著作,有種閱讀上的恐慌與興奮。
reaffirmation1_1-1

5457174583_d21d592670_z

翻譯如下
screenshot_02
cut
紐約時報的照片從這兒擷取(Thank you!) ;關於「dreaded L-word」從這兒,以及這兒